top of page
banner1 .jpg

國際中文書法課程設計大賽

投稿指南

課程設計應包含以下內容:

一、基本資料

• 課程名稱
名稱需清楚、精簡,並具文化適切性。

• 目標學習者
請明確界定學習對象,包括:

  • 年齡範圍(例如:3–5年級、初中/國中、高中、成人)

  • 語言背景(華裔學生、非母語學習者、雙語學生)

  • 學習環境(公立或私立學校、課外興趣班、大學、線上課程等)

 

二、課程簡介

請提供約300至500字的課程總覽,內容包括:

  • 課程宗旨與願景:本課程對學習者的價值與意義

  • 課程焦點:請說明課程內容的核心方向

    • 書法通識課程(含歷史、多種書體)

    • 聚焦某一書體或技法的課程(如:楷書、行書、隸書、臨摹、自創、篆刻)

    • 其他主題(請具體說明)

  • 課程架構:課程時長、課次數量、上課形式(例如:每週一次、短期或集训课程等)

  • 學習方式:學生將如何學習(如:教師示範、實作練習、同儕回饋等)

 

範例(僅供參考):


課程名稱:筆墨生輝:中國書法之傳承與創新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引領學習者深入認識中國書法藝術之博大精深,並透過系統化的學習,培養技藝與審美兼備的書寫能力。學生將從歷史脈絡出發,掌握多種書體,並在傳統基礎上發展個人風格與創作力。

課程宗旨與願景:

課程以提升學生對中國書法作為傳統藝術與活躍文化實踐之認識與熱愛為目標,旨在啟發學習者建立深厚的人文素養,並以筆墨為橋樑,延續並創新中華文化之生命力。

課程重點:

本課程將概覽中國書法發展歷程,涵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及草書等主要書體。學習將以楷書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書體之特色與精神,並鼓勵學生嘗試個人創作。

課程結構:

為期十二週,每週一次,每次九十分鐘,採面授教學與線上輔助資源相結合之混合式課程模式。

學習方式:

課程透過教師示範、親身實作與同儕互評相結合之方式進行。學生將以臨摹古帖為基礎,並逐步進行個人創作練習,最終以個人作品集展覽作為學習成果展現。

 

三、教學目標

請列出明確、可觀察且可衡量的學習目標。您可參考或調整下列範例目標,並鼓勵依課程需要設置多項學習目標。

審美目標

  • 辨識書法中的線條、節奏、留白與空間美感

  • 分析作品構圖的平衡與整體美學

  • 表達個人風格,並反思創作歷程

知識目標

  • 描述主要書體及其歷史演變

  • 辨識重要書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 解釋書法的文化意涵與哲學基礎

  • 正確使用基本術語(如:起筆、收筆、筆劃、結體、布白)

技法目標

  • 正確掌握書寫姿勢、執筆方式與筆順

  • 能以正確筆法書寫指定書體的字詞

  • 練習臨帖並掌握臨摹技巧

  • 創作具備佈局與表達力的個人書法作品

  • 正確使用並保養文房四寶

 

四、課程內容結構

課程內容結構

請提交一份詳盡且具系統性的課程內容綱要。課程安排可依週次、單元、主題模組或其他符合教學原則之方式組織。

課程綱要必須包括(但不限於)下列要素:

  • 核心主題與教學技法

  • 涵蓋之書體類型

  • 融入課程之相關文化內容

所提交之綱要應清晰展現課程之教學進程、主題發展與學習重點。格式可採用敘述式說明或表格呈現,依內容需求自選。

課程內容結構範例(示例)

 

 

五、教學策略

說明課程如何進行,以及學生如何參與學習。請包含:

  • 教師示範、引導練習、臨摹、同儕回饋

  •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如:作品展覽、書法學習日志)

  • 分层或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 數位工具或線上資源的应用(如有)

六、教學資源

請列出所需教具與教材,包括:

  • 工具(如:毛筆、墨、宣紙、氈墊、硯台)

  • 建議使用的字帖或範本(如:鄧石如篆書千字文、顔真卿多寶塔碑)

  • 多媒體資源(如:教學影片、線上博物館參訪)

  • 補充教材(如:格線範本、詩詞文本、簡報等)

 

七、測評策略

請採用多元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果:

形成性評估,例如:

  • 每週筆劃練習

  • 技法檢核

  • 課堂討論與同儕回饋

總結性評估,例如:

  • 期中或期末書法作品

  • 書面或口頭反思報告

  • 依據技法、佈局與進步程度的評量規準表

專題式評估,例如:

  • 主題創作(如:臨寫唐詩)

  • 節慶作品(如:春聯或扇面書法)

  • 最終作品集或小型展覽(附藝術家說明)

  • 經典作品的創意轉化

 

八、課堂教案範例

請提供1–2堂詳細課程(每堂45–90分鐘),包含:

  • 學習目標

  • 所需材料

  • 步驟說明

  • 評量方式

  • 延伸或針對學生個案的調整說明(如有)

 

九、文化融合與創新亮點(如適用)

文化融合
說明學生如何透過書法體驗中華文化。範例如下:

  • 臨寫古典詩詞

  • 探討儒、道、佛思想與書法內涵

  • 認識書法在節慶、寺廟、傳統禮俗中的角色

創新亮點
說明本課程在教學法、跨領域或創意應用上的特色,例如:

  • 結合視覺藝術、音樂、太極、舞蹈等其他藝術形式

  • 節慶主題單元(如:春聯、月圓詩卷)

  • 數位工具應用(如:虛擬書法App、AR互動展示)

  • 跨學科整合(如:歷史、考古、藝術史)

  • 學生策展或社區參與項目

  • 探索身分、靜心、全球視野等主題

 

十、附加教學素材(非必須,鼓勵提供)

  • 學生作品範例

  • 課堂簡報、學習單或影片

  • 教室布置與展覽照片等

 

十一、投稿格式

課程大綱

  • 語言:中文、英文或雙語

  • 檔案格式:PDF或Word(最多20頁,附錄不計算在內)請注意,除PDF和Word格式外的提交將不被接受。

  • 字型:專業字型(例如,Times New Roman或宋體,12pt)

  • 檔案數量限制:1個文檔

  • 檔案大小限制:10MB

附件

  • 檔案數量限制:1個文檔(建議將多張圖片放在同一文件中。如果有影片,請提供影片連結,而不是上傳影片)

  • 檔案大小限制:10MB

投稿链接: https://forms.gle/5CrBvui5ovNyFyBJA

截止日期:2025-07-15

 

十二、評選標準

評選將依據以下標準進行:

  • 課程結構之完整性與清晰度

  • 與學習目標的一致性

  • 教學設計之創意與創新性

  • 文化與藝術的融合表現

  • 實際應用性與對不同學習者的適切性

具體評分標準請參考以下評分規準:

 

中文書法課程設計比賽評分規準

General Info
Description
Objectives
Content Outline
Strategies
Resources
Assessment
Sample Plan
Integration
Visuals
Format
Criteria

關於我們>

ASSCE美國書法書法教育學會,是一個由熱衷於東亞書法的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和愛好者組成的社區。我們的目標是在北美及其他地區保護和推廣亞洲書法藝術。

  • Facebook

© 2023 ASSCE

bottom of page